周林
【编者按】青春永远是人生旅途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多少欢笑,多少遗憾,都在其中。而中学时光留给人的是最美好最温馨的记忆,这种记忆又与母校紧紧连在一起。作者说,母校朴初中学“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们在历经沧桑后最想念的港湾。”是啊,曾经的少年,早已各奔东西,不变的唯有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母校的深情记忆,无论是带着浓重乡音的历史老师、喜欢侃诗词文化的保安伯伯、坐在门口织毛衣的宿管阿姨,还是学校食堂二楼的风味小吃,都在作者笔下如此温馨动人。作者深情回忆母校深厚的师风文化、朴风文化的滋养熏陶,感谢母校培养教育之恩,在母校105周岁华诞之际,撰写此文,刊于自办微信公众号Zmax,为母校生日献上深情的祝福,字里行间饱含爱乡爱校深情,让人感动。今向全校同学推荐此文,希望同学们学习作者爱乡爱校情怀,用一颗感恩之心成就学业,报效国家,回馈社会。作者周林,朴初中学2014届308班毕业生。现就读于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青春就像是你体育课上的长跑考试,感觉漫无尽头,
但总有一天都会化成人生旅途上的风景;
更像在长跑后氤氲在肌肉中的乳酸被稀释殆尽后的兴奋,
关于青春的所有苦涩在毕业后都化为了温暖的回忆;
那时候的我们好像总是缺乏耐心,
不明白生命中最不舍的那一页,总是藏得最深!
甚至在许多年之后的某一天,
即使你山高水远,抑或是两鬓苍苍,
也要越过人海茫茫、岁月流年,
只为给她道上一句:
生日快乐!
朴初中学,前身为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1911年,教育先辈朱克诚先生在“废科举,兴学堂”的时代浪潮中,回乡创办“熙湖单级师范学堂”,以期“增进知识,匡益中国”。罹晚清动荡,沐辛亥战火,筚路蓝缕,步履维艰,虽经沧桑变幻,但一代代太师人矢志不渝,奋发图强,革故鼎新,知难而进,时至乙酉(2006年),易名朴初。以朴初为校名,惟愿今世学子学习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的大爱精神,弘扬朴风文化,以“真诚质朴”为做人之本,以“真才实学”为求学之本,好学敏求,品德高尚,迈出美好人生的坚实步伐。
可能许多60后、70后对朴初中学的印象还是更多地停留在太湖师范上,停留在为附近“八县三区”基础教育做过辉煌贡献的师范学校中。直到现在他们中只要稍微有一点名望的人,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是太师毕业的,都会说是太师给他们的青春画上了最艳丽的一笔,甚至曾经他们因为太师感到了些许骄傲。时至今日,都会有很多人说“我在太师”,可能这就是那些所谓的无以言表的眷恋和泣荆之情吧。
学校虽已更名,但太湖师范的影响依旧还在。南校门背面古朴苍劲的“师”字、师范楼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标牌、科技楼前赵朴初老先生“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的题词、大阶梯教室里的赵朴初老先生的词作《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师风习习,化云化雨。朴初人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厚重的师风文化,以“诚朴致公,博大致远”为校训,培养学生形成诚实质朴的人格,掌握丰富广博的学识,形成高远宏大的志向。
今年是朴初的第105周年华诞,也是我们认识朴初的第五年。而我们,应该是除了第一届学生以外最幸运的一届了,入学恰逢百年校庆。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在志愿书上写下:朴初中学。
在我们眼中,朴初应该是整个县城教育底蕴最为深厚,最具学校文化特色的中学了,就不说别的,南校门的气势简直就是那个小县城的“天安门城楼”了。更何况她还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呢。
余华的《活着》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而母校情怀,就是最好的解释。
你曾经想翻墙越沟逃脱的校园,如今再想进去的时候必须要得到门卫大爷的同意了;你曾经认为极度无聊的爱国电影,如今只能一个人在13吋的电脑屏幕前观看了;曾经那个上课说话带方言口音而被你在下面偷笑的历史老师,如今很难遇到了,而你还在怀念他的幽默。
一所好的学校并不能只看她挂了多少牌子、获得了多少殊荣,而是要让你每次从她门前经过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温暖,会让你因为那段回忆而想再进去走走,想着要是还能回到过去该有多好啊。
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忘记那个成天在自己耳边唠叨着的班主任;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忘记那个说话有点方言口音,戴着墨镜,看似很严肃却很平易近人的教导主任;相信每一个在朴初待过的男生都会因为那个喜欢诗词文化、喜欢跟人唠家常的保安伯伯而想进去看看他;每一个在朴初待过的女生都会因为那个帮她们保管过物品的宿管阿姨也想去看看她,看看她是不是还在织毛衣,看看他们是不是都还好。
朴初就是这样,给你不经意的温暖,给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惊喜。
同样的2011级,也就是后来的2014届毕业生,仿佛又是朴初运气不太好的一届。伴随着他们的毕业,学校的新食堂、新实验楼也都竣工投入使用了,所有教室都覆盖了投影设备;而且,离省示范高中的评定合格标准也越来越近。但他们好像并没有因为“运气不好”而不开心,而是打心底的高兴,为母校高兴,为后来人高兴。
桃李不言谢春风。每年9月都会有新的高中生进入朴初,也会有已经毕业步入大学的学子回到朴初,会被门卫大爷认出而被很热情地拉进去唠唠嗑瞧一瞧。
回忆就是这样,像漫山遍野在微风中轻舞的丁香,圣洁中流露着哀伤,摇曳却略显静谧。在回忆里,有许多可以触动你心灵的,而又难以言喻的感觉,就好比初恋,单纯而神圣。朴初在我的记忆中就是如此。虽然扉页上有过烦恼与不顺,但结语上却写满了欣喜与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的新知,它使你明白善恶美丑;感恩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它昭示着乐观的人生;感恩是对给予者最好的报答,你的谢意是她莫大的欣慰。身在校园的你,也许感觉不出母校的恩惠,可一旦走出了学校你会发现,朴初的点滴是如此的动人。遗憾的是,你,再也回不去了,因为岁月不会同情任何人的讨饶。珍惜现在,回首时,你,方能品味逝去的美好。
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再去朴初吃一顿早餐,喝碗白粥,吃个韭菜粉丝饼;
再去朴初食堂二楼吃一碗加豆干才五块钱的拉面;
再去朴初吃一次天津灌汤包、喝一杯热乎的珍珠奶茶;
再去朴初经历一次利用课间十分钟冲去校园超市吃盒泡面;
再去朴初跟寝室楼下的保安大叔高谈阔论、侃侃而谈;
再去朴初和原来的那群人在冬日的阳台晒一晒太阳;
再去朴初参加一次金秋十月的校园运动会;
再去朴初上一天课,还是原来的那些老师。
还是带着亲切乡音的朗读;
这一次,我们也不会再偷笑了。(2016年12月)
母兮太师,太师永在;伟哉朴初,朴初千秋。
百年又五,质朴如初。
弦歌不辍,薪火长传;根深叶茂,桃李芬芳。
朴初中学,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