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母校百年华诞献礼
84级2班 叶生学
又是周末,从喧嚣琐碎的校园回到家中,难得清闲片刻,网上浏览,偶悉朴初中学(原太湖师范)——我的母校正值百年华诞,欣逢校庆,喜泣良久。总觉该写的什么,也算是抒发怀想,感谢母校!是你,铸就了我人生的轨迹,奠定了我事业的基础。
*考起太师*
打开尘封27年的记忆——1984年,我赶上了好时代,祖国大地正值改革开放,15岁年少懵懂的我,因家贫只知发奋读书,结果这年中考,我考了个班级第一名。记得当时太师是第一批次招生,录取分数线比太湖中学还要高10分。在填志愿时,班主
*初来咋到*
于是乎,我是原向阳公社五七中学84届唯一一个进了太师的(进太中的有3人)。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其难度不亚于现在高中考大学一本。但家中什么酒席都没办,更没放电影。到了开学那天,母亲起了个清早走了七八里山路送我到车站,然后排了长长的队花了1.7元钱买了一张到太湖的汽车票塞给我。坐了近3个小时的闷罐子车,沿着蜿蜒崎岖的泥沙路,终于到了县城。那时太师还在老城,新城正在筹建。学校大门正对街口,左边挂着校牌,上书“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后来才知道是名家赵朴初所题,堪为文物。进了大门,中间一条又宽又直的煤渣路,两旁栽有大大的法梧,左侧跃入眼帘的是一排水泥乒乓球桌,想不到这里后来成为我的最爱。我分在84(2)班,接待我的就是班主
*8号寝室*
我住在8号寝室,面积不大有四张双层床,共住8个人。我来时他们都早到啦,有太湖的,潜山的,宿松的。也许见我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缘故吧,都对我挺热情,帮我抬箱子铺床,我很是感动。时间一长,我们就熟了。个子最长的有
*爱好乒乓*
在太师,学生爱好广泛,学校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但规定一人不能同时加入两个兴趣小组。我当时加入了文学社,其实我更爱好打乒乓球。
*晨钟文学社*
太师1986年创立了晨钟文学社,顾问是
*一专多能*
进太师后,这才发现她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尽管也开设了数理化等一些高中文化课,但不受重视,尤其是不学英语,这是最大的损失!倒是一些专业课如教育学、心理学、语基、音体美等挺受青睐。因没有高考的压力,我有个一段时间的苦闷彷徨,想到儿时的种种美好理想也将定格在这里,人生在这里止步;又想到家乡教育的落后,我读的小学公办教师只有4人而民办教师就有6人。通过学习,渐渐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没有自怨自艾,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丰富的专业学习中去。委实说,在普通话、写字、唱歌、弹钢琴、素描、演讲方面,太师学生都有所专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以致用,大有裨益。87年毕业后,我真的回到儿时就读的柳树小学任教。那时的师范生还是很吃香的,我先是带了整整10年的毕业班(那时小学只有五年级),香港回归那年,我进了初中。其间当过12年的班主任,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小学校长、中学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文凭由中师到大专到中文本科,职称由小教一级到中学高级,教过语文、数学,现在教历史。毕业班的历史教学连续10年中考教绩居镇第一。2005年4月在首届“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07年12月被评为安庆市首届“中学历史骨干教师”。一路走来,充满艰辛,但收获颇丰。甘为人梯,但追求卓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永远践行的真理。每当做出成绩时,总有人说:“太师出来的就是不一样!”有了这句话,此生足矣。
一晃离开太师母校已有24年了,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师情忆后甜。人到中年,更喜怀想过去。太师那人……那事……历久弥新,仿佛就在昨天。谈及初中同学谁谁现在大都市里如何飞黄腾达月薪上万,瞬间的忧绪袭上心头,我耳边仿佛又听到了恩师当年的那一声轻轻的叹息,难道我当初的选择真的错了吗?友人老是问我: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你是念太中还是太师?毋庸置疑,如果说当初我是别无选择,现在我可以明确的回答:念太师!明智选择,无怨无悔!扎根乡梓育山娃,是我人生价值的最佳体现。是你,太师母校,在我人生路上举步维艰之时以慈爱的胸怀接纳了我;是你,太师母校,以你那“诚朴致公、博大致远”的校训照亮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