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普)王振奋
母校太湖师范(朴初中学)培养了我们一家三代人。
五十年代初,我的伯父考入太湖初级师范,校址在姜家岭。毕业后,伯父被分配到岳西县白帽区任教,成为当地少有的知识分子,还以非党的身份兼授所在乡镇的党课。
正当伯父踌躇满志,准备一展身手之时,赶上1957年“大鸣大放”,伯父响应号召贴出“大字报”,结果被秋后算账,打成了“右派”,开除教籍,回家管制劳动,受尽了屈辱,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先后任小学教师,中学财务会计。
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伯父晚年总是讳莫如深;但谈起姜家岭的读书生活,谈起昔日的老师、同学,他总是如数家珍,悠然神往,他常常跟我讲:“解放初期,国家还十分困难,农村的生活尤其艰苦,很多人家吃糠咽菜依然填不饱肚子,但太师的条件很好,伙食也好,隔三差五还有鱼有肉,说明国家培养人才的决心很大??!同学们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都想为国家多做贡献。”伯父一生坎坷,但为人方正,做事认真,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我想,这与太湖师范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啊!
1988年,我初中毕业考入太湖师范,校址在县城北正街。
开学那天,哥哥挑着简陋的行李把我送到学校时,已经是中午,站在高大的梧桐树下,光影斑驳,凉风习习,左边二楼的教室里传出悠扬的琴声,远处的操场上绿草如茵,一群男生正在踢足球,更远处,洁净的蓝天下,是广阔的原野,如黛的群山……校园不大,也有些老旧,但对一个来自山旮旯的穷小子来说,这已经是天堂了,在这里开始三年的学习,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我们班有54名同学,来自6个县。没有升学压力,大家学得很轻松,加上学校提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打球跳舞、摄影野炊……很多学生多才多艺,在学校开展的运动会、文艺演出、各种展览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兴趣就更加浓郁了。
老师的教学也十分民主开放,富有特色,其中有两件事我记忆尤为深刻:
一件事是进校不久,第一次作文课,
还有一件,我们的语教法是
我们九一年毕业,今年正好整整二十年,正是干事的年龄,大多数人都是小学、初中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有的做了校长,有几个教高中,还有一个做了大学教授。我们不敢说,可以交上一份令母校满意的答卷,但在私下里,我们还是很自豪的。
女儿今年从朴初中学初中部毕业,进入太湖中学学习,如花的年龄一定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将成为她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
在这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满怀感恩之心,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
百年树人,母校名满江淮;
再展宏图,母校功在千秋!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