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母校盛世华诞
九七(三)班 王海林
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芄?SPAN lang=EN-US>
无意间又看到了周先生的这句话,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人生的体悟与认知。正如语中所言,人的一生会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歧路和绝境,谁都无法回避,无法逃离。我们都是在经历困惑中成长,在面对一条又一条的歧路中选择自己的生存走向。这好像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于我于你,于事于物,都是如此,所以我一直很信奉这句话,自然被他牢牢地服膺。
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也就是告诫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惑,承认困惑的存在,并同时寻找出路,另辟蹊径。要完成这一过程是需要用勇敢来做保证的,唯有诚实、机敏、勇敢的人才能找到最终的出路。很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有了愈来愈清晰的体会。在这儿姑且将其献给你、献给我、献给我一生的挚爱——太湖师范。
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人们往往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思忆,有人选择的是在愉悦中轻松回想,有人选择的是在静谧的环境中悠然思忖,有的人却是用凝视远方的方式深深凭吊,还有的就是用审慎辩证的眼光公平地看待过往的一切。殊不知,当我也要像他人那样去怀想过去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方式与心境。淡然抑或热烈,不是吧!也许以上的林林总总兼而有之。很多时候,我会陷入沉默,任记忆在自己的历史星空里自由翻飞、任意回荡。有那么一段经历总让人难以忘怀,有那么一段旅程总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想念,我会经常用这种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去怀恋。没有别的,只因为我的母?!Ψ?,经常会不自觉地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原来,我与你始终是一体的,你的每一次呼吸,你的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你的困惑,你的奋起,你的命运,都与我密切攸关。
是??!一百年的艰难跋涉,一百年的风雨飘摇,一百年的代际相传。你在凄风苦雨中茁壮成长,在濒临困境中奋力崛起,在选择改制中成就辉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你一路走来,确实经历了太多的不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诸多困惑、诸多挑战都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接踵而来,一代又一代的太师人秉承着先人身上所独有的勤劳坚韧、谦逊质朴、开明洞达之崇高精神,一次又一次走出了低谷,战胜了困惑,用自己的双臂拥抱着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开始。“诚朴致公,博大致远”应该是这种精神的高度凝练。因为你的命运多舛,因为你的跌宕沉浮,这百年被我们看作是你顶风傲雪的百年,是薪火长传的百年,更是你实现一个个华丽转身的百年。
在我的眼里,你一直没有停息过自己的脚步,因为你没有任何消歇的理由,与时俱进是你的内在本真。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从最早的“熙湖师范学堂”到“安徽省立太湖师范学校,再到“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期间历经了多少的磨砺与拼搏,这条布满荆棘与艰辛的成长之路不正见证了你的执著与勇敢,是你在苦苦探寻中挣扎出一条又一条绝处逢生的新路径,最终成就了如今朴初中学一派欣欣向荣的新面貌。这种勇敢将永远存续,因为寻找远未结束,太师人一直在途中。
我是太湖师范的一员,我一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母校,无论身处何处,太湖师范都是我永远的眷恋。弹指一挥间,阔别太湖师范整整十一年了。在十一年的历程中,我的主要时间几乎都是辗转于工作与求学之间,似乎一刻未停,分外地忙碌?;辜堑梦沂窃谙愀刍毓榈哪悄曜呓Ψ?,开始我的梦想之旅。刚到学校,第一个接触的就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余德老师,先生酷爱运动,为人内敛,德艺双馨,初次会面我就被他的人品与才学深深折服,这也注定了先生的一言一行必将给我未来的人生产生深刻影响。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又慢慢结识了许多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们,他们一个个涵养深厚,为人质朴,业务精良,无时无刻不在为我注入各种新鲜的元素。除此之外,还有我的各位同窗好友,三年来,我们一起尽情欢笑,一起促膝长谈,一起挥洒青春,处处都留下了我们共同的美妙印记。令人遗憾的是,中师毕业后,我却很少有时间回母校看看,也不知母校改变了几多,只是偶尔听到同学在网上议论,如今的太湖师范旧貌换新颜了,比我们在的时候还要优美动人。听到这席话的时候我很开心,一次次地从内心祝福母校,为他今天的成长而倍感欣慰,倍感自豪。每当回想在太师的三年生活,历历在目的仍旧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脸上挂满和谐与慈祥的恩师,还有那一个个永远都甩不掉满脸稚趣的同窗好友。这么多年过去了,母校的面容依旧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一九九七年,这是一个对我来讲很不平常的年份,因为正是在这一年,我与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一年,我开启了人生又一新的篇章。当然,这对九七(三)班的另外四十一位同学来说,也同样显得很不平凡。那年九月我们怀揣同一个梦想来到了太湖师范,来到了仰慕已久的神圣殿堂,我们不约而同地在这里齐聚,共同吹响了生命的集结号。至今想起这些,我总觉得自己很庆幸,只因我被分到了九七(三)班,这是一个看似普通却又很不寻常的班级,记得在我们那一届,除了艺体的学生外,学校总共就三个普师班。我是三班的学生,班主任是温文尔雅的余德老师,余老师的管理理念跟其他的班主任很不一样,他没有家长式的威严,也缺乏慈母般的关爱。他的管理是开放式的,他的无微不至需要你用心去细细体会,当时给我的感觉总是这样,余老师好像在故意远离我们,同时又察觉他时时在向我们逼近,好像我们和他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到现在我才明白,当年先生已经把我们当作一个成人了,他是想给我们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不去刻意干预我们太多,其实他一直在默默地关注我们,时刻体察着班级和每一位学生的动向。不知是什么时候,这种理念也被我慢慢领会到了,在毕业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不知不觉将这些思想灌输到班级的管理之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余老师非常重视他个人的示范和感召功能,他总觉得只有自己首先做到了,才能去要求班上的学生们,所以他在工作之余,一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学习。他对篮球有独特的感悟,当然也能秀得一手好球艺,有一次他特意带领我们几个男生去球场感受篮球的魅力,自那以后我们就跟着他一道爱上了篮球,每次总是由他带着我们几个跟其他的教师对阵,我们共同体会着挥汗如雨后的酣畅淋漓;先生的书法堪称上乘,自成一体,他除了在家里勤学苦练,还时时跑到教室里给我们躬亲示范,我们在啧啧称奇,望洋兴叹之余,也偷偷地买来了笔墨纸砚,从此我们也都爱上了书法;每次班会,余老师都上得很精彩,他会谈论我们的学习,会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会回忆自己的过往与我们分享,慢慢地,我们也像他一样开始学会了感受生活,思考人生。当我们在某一阶段的表现很好时,先生会面带微笑,用属于他的方式来庆祝,当然我们也会随他一起欢欣雀跃。但当我们让先生失望时,他又会陷入沉默,久久不语,这时我们也都陷入了沉默。记得在邻近毕业那会儿,余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哽咽了,悲壮中透着悲情,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幼小的我们也都在默默啜泣。那次的一席话是余老师带给我们最后的临别赠言,自此以后,他的言语明显变得少了,也许这时他知道无需过多的表达。直到到毕业我们才发现,先生原来是这样的性情达人,是因为有了我们,才让先生在三年来更多地与欢乐、忧愁结伴。直到毕业,我们才算真正读懂先生。
人们都说一个良好的班级,一个优秀的团队,少不了的是一个既能总揽全局,又能洞观细微的领军人物。关于这一点,余老师的确做到了,他完全符合作为一个引路人的标准,现实也证实了他当好了这个角色。这么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当年余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型。正因为有了余老师的有力领导,才成就了九七(三)班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在我爱师范的演讲比赛上,我班同学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勇夺第一;在学校举行的书法展览上,每每都能看到我班同学的书法作品赫然列入其中,而且数量逐年增多;在室外的竞技场上,体育更是我们的强项,每年的篮球比赛我班都在普师班独占鳌头,每次运动会我们都能取得大丰收,百米冠军,跳高冠军、跳远冠军,长跑冠军、团体总分第一均出自我班。除此之外,余老师还尽可能多地组织我们参加户外活动,其目的是让我们置身田野,学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官去体察生活的动人与美好,所以除了搞好学习,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以外,我们还选择了远足,选择了郊游,选择了自带锅碗瓢盆生火煮饭的无穷乐趣。三年在人的一生生是相对短暂的,但是,在太师走过的这三年是我人生中一段最漫长而充实的经历,每一天我都在接受新鲜的事物,每一天我都在成长。在这儿我要感谢班主任余老师,感谢九七(三)班,感谢每一位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今生有幸,有幸邂逅了敬爱的余德老师,有幸置身于这样一个大部分来自贫苦农民家庭却又充满异趣的同学团队。
中师三年,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挑战与愉悦的环境中度过,一路上都有余老师默默陪伴。现在我能说我的师范生活是充实的、是多彩的、是有无穷张力的。原以为进入师范后压力会大大变小,对于学习,对于生活,我们都会高枕无忧。直到经历过了我才发现师范生活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求学期间,我们不但要汲取更多的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学会让别人也像你那样去获取知识。以上这些都是母校、班级、班主任共同带给我的,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开始警醒自己既要当好一个学生,更要为自己能在将来的讲台上站稳脚跟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得在我们入学后,适逢中等师范学校的布局大调整。面对改革的大潮,面对来自兄弟学校的的激烈竞争,太师顿时感到大军逼境,压力重重,在那一刻,全校师生众志成城,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力争渡过难关,化险为夷。在那一年,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夹缝中求生存。面对改制调整的浪潮,举校上下,凝心聚力,校领导加紧完善校园建设和校园管理,教师狠抓教学,对学生从严要求,而此时我们也同样意识到了危机的步步紧逼。此刻,每一位老师同学都深知学校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是栓在一起的,师生也就在这样特殊环境的影响和共同感召下共同谱写了一曲壮士断腕的慷慨悲歌?;辜堑玫笔蔽颐堑男3な钦簿登嗬鲜?。他身材高大,声如洪钟,每一次全校大会的公开讲话都铿锵有力,富有激情。慢慢地,我们也被他的这种斗志与热情所鼓舞,使我们学习的士气大大提振,詹校长称得上是难得的三军之帅,所以我们都不自觉地把他当做我们的方向标和指示灯。令人臆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看似很铁腕的校长却也有温情的一面,课下他会偶尔与我们相互打趣,促膝长谈,每天早上,当广播还未响起,我们总是事先被他的哨音惊醒。只要他在校,他必然会第一个起床来到男女生公寓前催促着我们要早早地去晨练和早读,这样时间久了,詹校长无疑也就当了我们的报晓使者。他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使我们明白了一日之际在于晨的道理,告知我们在困难时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与放松,还让我们深深地明白一个人早上的精神面貌决定了你一天的工作状态。当然,此时最辛苦的是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辜堑玫笔钡那榭鍪钦庋且淮问Ψ恫季值髡拦乐饕疾榱礁龇矫妫皇切T暗挠布枋⒒∩枋┙ㄉ韬托T盎肪?,二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这一块主要考量的是教师的教学成果和业绩,及在校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为了迎接评估,每一位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狠抓课堂,提高教学成绩,而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迎接会考和三字一话。等所有的任务被明确并下达后,顷刻间,师生们顿时有不堪重负之感,但此时的我们没有任何畏难的情绪,反而让这根弦绷得愈来愈紧,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与自我抗争,力争群策群力,度过难关?;辜堑玫笔苯涛颐呛河锘≈兜氖乔嗄瓴趴〔坛こ抢鲜臀峦翊认榈奈饨嗪炖鲜?,二位恩师算得上是爱岗敬业的典范。每次上课,蔡老师表现出的都是一派绅士风度,那种处变不惊,那种淡定自若仍让我记忆犹新,我们都喜欢听蔡老师的课,而且下课后都争相效仿他的风格,蔡老师每次授课都是那样,他喜欢滔滔不绝,连续几堂下来,就只见他咕咚咕咚地喝着清咽利嗓的凉茶。而吴老师的风格更其独到的一面,我们比较早感受到的是她的呵护与关爱,吴老师的声音温柔而清晰,能驱散我们的愁苦,消除我们的疲惫,为了让我们学好普通话,她始终是那样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纠正我们的发音,指导我们怎样声情并茂地去朗读、去表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数学老师方锡来老师和语文老师陈春阳老师。每次看到方老师上课,我们都心生怜惜,方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这主要归功于他的真情投入,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他会完成他的海量传授,等到快结束时弄得满头大汗,粉尘漫天飞扬,这可真是苦了那几个座位靠前的同学。而陈春阳老师呢?尽管身材缺乏了那么一点点高大,但是陈老师人却很精神,他上课很专注,特严肃,我们也都乐意听他的课。这几位老师都是与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当然还有更多的老师,如李迎春老师、查吕球老师、汪润生老师、路继祥老师等,他们的授课同样很出色,共同组成了太湖师范优秀的教师团队。当然,同样辛劳的还有校领导殷向群老师,潘德安老师,张象高老师等,每次晨会都少不了他们这几位的身影,每次举行活动都是相关领导带领着我们精心策划,忙前忙后……在那个特殊时期,所有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脑中始终只装着八个字——教书育人,共克时艰。所有的老师始终铭记的是:时刻要以教学为中心,占领教学这一主阵地。试想一下,有了这些育才精英们在一线奋力拼搏,有了他们的指引和召唤,我们能不动容,能不感喟吗?这样,作为学生的我们,学习的劲头当然也就更高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道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历程,再一次在逆境中重获新生,其结果是我们顺利通过了省里的评估,并且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争取在这以后朝着更远大的愿景迈进。如今,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大潮,欣闻母校于2006年8月被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改制更名为“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同时继承传统,保持师资培训职能,设立教师进修学校。尽管名称变了,尽管一切都要重新布局,可永远不变的是太师人可贵的拼搏精神和崇高的担当情怀。时代在发展,如今的朴初中学也在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昔日分管太湖师范教务的殷向群主任已成为朴中的掌舵手,殷校长精通教学,学识渊博、业务精湛,从这些年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专家治校下所取得的骄人成果。成功就在脚下,希望就在前方。不管是太师人还是朴中人都会深信这一点,因为现在的成功就是历史的最好见证?!笆Ψ绱?,气象日新?!毕嘈盼蠢吹钠映踔醒Ф茉谝笮3さ挠⒚髁斓枷陆岢隼劾鬯豆删透嗟幕曰汀?/SPAN>
每次想到母校,总会首先忆起那一次艰难的经历,如若将其放置在他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好像母校天生习惯了颠簸、习惯了辗转。关于恩师、关于母校、关于同学的故事还有很多。 提起笔的刹那,那年、那人、那事、那物、那景,一切都会不由自主地在我眼前呈现。太湖师范是我的母校,尽管我在他的怀抱里只生活了三年,可我们之间的因缘却是一辈子。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当年母校的困惑、母校的挣扎以及母校最后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超乎寻常的勇敢,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亲历这一切的同时,这种精神也不知不觉地悄悄植入我的心中,让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十一年过去了,梦回太师是常有之事,每当我想起自己的师范生活,宛如昨天发生之事那样历历在目,有时自己会不经意地念想,母校的成长确实不易,几度风雨、几度轮回、几度困顿,几度迷惘、几度愁苦、几度欢笑。一路上,他就像一位耄耋老者,在无人搀扶的情况下,面带微笑,跌跌撞撞地勇敢向前。最令太师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在近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九易其名、数度迁建、薪火相传的母校,在不同的时期为皖西南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而巨大的贡献。如今,朴初中学在继续弘扬传统,秉承优良教风学风的基础上,正以全新的姿态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太师人,每每想到这些都感到由衷的欣悦,是母校用自己的经历教会了我很多,注定让我的人生路径也充满崎岖与不平。蓦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与母校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一直在相互帮扶,相互宽慰,相互砥砺。我亲历了母校某一历史时期的成长,而在此期间,母校所给予我的是一辈子都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是母校用自己艰难成长历程告诫我要时时居安思危,要真正懂得生于忧患的道理,母校带给我的,是执着、是坚韧、是奋力追逐、是生生不息。愿今生我与母校共进步!
曾有许多次,想邀几位昔日的同学一道回母校看看,可很长时间过去了,一直没有如愿,各自好像都有自己繁忙的理由。去年的一个偶然,我与素良兄在深冬的夜晚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也没来得及提前告知余老师和师母,就那样冒然前去,不仅惊动了二老,也惊醒了熟睡中的校园。师徒三人还是像当年那样一见如故,有道不尽的离愁别绪,互诉衷肠之后才猛然察觉已至第二日天明。许多年未见,恩师容貌依旧,只是苍老了几许,动作也没昔日矫健,他依旧生活在校园老旧的房子里,许是不忍离开,许是有太多的眷恋。
离别前,我与素良兄一起,借着月色环顾整个校园,房子依旧,食堂依旧,台阶依旧,假山依旧,人亦依旧……来到这儿,我们只觉得自己遇见了一位曾经很熟识的诤友,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我们感觉亲切、感觉动情。几个小时前,我们悄悄地来到这里,现在又得悄悄地走了。来之前的心是勇敢的,决定离开同样需要坚强。最终,我们走了,老同学专心地驾着车,而我却不由自主地时而回望,依稀中看见遥远的东方已微露晨曦,母校新的一天也将来临。
不管过去多长时间,不管岁月怎么流转,我依然会满怀虔敬地怀想着过往的一切,小心翼翼地翻开属于我与母校的一个又一个绚丽画面。祝福恩师安康!祈愿母校成长!期待您的下一个百年!
作者简介:王海林,男,1981年3月生,安徽宿松人。1997-2000年就读于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宿松县教学能手,安徽省高考网上评卷优秀阅卷教师,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研究生,曾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四篇。现任职于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