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一条龙400到付_4小时400元快餐电话联系方式_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

情系母校

发表日期:2011-05-31    来源:    作者:    发布:admin    审核:admin    阅读量:2903

母校情深(黄骏骑)

                                                               

                                                                黄骏骑

 

2001128,母校庆祝建校90周年。作为“老三届”校友,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回到了阔别34年的母校。

踏进母校大门,同学们手持鲜花,夹道欢迎。听着清脆热烈的欢迎声,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34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17岁离开母校时,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青年,不知不觉步入了知天命的年纪。老同学相见,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瞪着眼珠默默地注视对方的脸盘,从各自闪烁出迟疑和惆怅的眼光里,也许都并未寻觅到当时的一丝影子来。有的已经是纵横的皱纹布满了前额,稀疏的白发覆盖着头颅,青春岁月时的俊秀朝气,早就从灰暗的双颊上完全消退了,真是阔别常相忆,白了少年头。

同学相见,有说不完的话题。是啊,三十四年风雨,三十四度春秋,工作生活有苦也有乐,有挫折也有丰收的喜悦。有同学说,人生的坎坷坦直就不必说了,今天在母校见面,畅叙同窗之谊,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一席话,说得大伙连连称是。

从母校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母校的回忆。离开母校后,也都在工作岗位上,各自为事业做出贡献。每个人的情况错综复杂,工作岗位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没有忘记母校——太湖师范。母校是一块磁石,吸引住我们的心,让我们那记忆的丝缕永远同母校挂在一起。夜晚图书馆的灯影,绿茵上飘动的琅琅书声,井圈磨得光溜的老井,操场旁的清塘荷韵……所有这一切,无不挂在我们回忆的丝缕。我们的梦永远萦绕在母校校园。

我是19659月考入太湖师范的。这一年招两个班,学生来自太湖、潜山、望江、宿松等地,入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进学校大门,迎面挂了一条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师的校园生活,一切是那样的新奇。于是,我们以全新的状态,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

当年的太师,有着一个极出色的教师群体,我从他们那里终生受益,至今心心念念,有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殷殷亲情。授课老师中,有风华正茂的班主任黄志杰、教学中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郎永发、多才多艺的地理老师鲍修信、慈祥宽厚的美术老师邢惕高等。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不懈的动力。我们只是太师的匆匆过客,太师的基石太师的精魂,还是我们的老师。这么多年来,我总想去重新感觉走进校门的快乐,重新寻觅当年的足迹,重新体会那间教室所辐射出的吸引力,探望那些亲爱的老师们。

印象最深的语老师石刚年,一生坎坷。他本根正苗红,青年时在《旅大日报》当记者,保送到中央民族学院进修,毕业留校任系团委书记。1957年“反右”,他“向党交心”,结果大祸临头,划为另类,贬到东北延边自治州一所中学教书。不久,高教部的领导到这里视察,他又带头提意见,结果“新账老账一起算”,成了“内控”对象,连档案都存放在公安局。这些都是他平反后,流着泪告诉我的。其时,他担任太湖中学校长,我在潜山县教育局招生办工作,在安庆马山宾馆招生,正好邂逅。师生劫后相逢,格外亲切。我们谈了很久很久。他教我们时,还是单身一人,成天沉默寡言,常在月光下舞剑唱京剧,搞得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平时,他对我们的作文,精批细改,大到文章立意、篇章结构,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文中有生动之处得意之笔,就用红笔划上波浪线,说明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发现错别字,不但指出,还在空白处打一方框,让学生自己改,以加深记忆。眉批三言两语,十分精当。最受益的莫过于面批作文,我站在办公桌边,眼睛盯住老师手里的笔尖儿。有时候,让老师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罢一段,老师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适,我就跟着他默诵。这样,我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的野花,蓬松的一大把,经过他的挑剔与修剪,插在瓶子里,才像个样儿。他常把我的作文拿到班上评讲,是很叫我得意的事。

老师对我十分关爱,几乎把我当作他的孩子。周末,他带我泛舟花亭湖,畅游西风洞,耳提面命于谈笑间。课外还给我“吃小灶”,把他的报纸剪贴本给我阅读,和我一起逐篇点评,让我从中悟出些写作的道道。“文革”到来,他在劫难逃,是挨整对象,我也成了他的“忠实门徒”,大字报贴了一面墙。毕业离校时,他正在赤土岭“劳改”,拖黄土修路。我去向他告别,还帮他推了一程。

那时的校园生活,真是弦歌不断,红红火火。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学会一种乐器。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课外小组活动时间,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每人根据兴趣,参加其中一个组,掌握一技之长,使我们像含着一枚香气浓郁的橄榄,越咀嚼得日久,越能品味出悠长的香味。鲍修信老师教地理,又是文娱活动的辅导员。他手持指挥棒指挥大合唱的形象,风度翩翩,真叫潇洒。他辅导三年级女生表演的藏族歌舞《洗衣舞》,与我们今天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没有两样。中一下学期,我班排演了一个小话剧,内容是抗美援越,我在剧中扮演一个小男孩,饰美国顾问的是太湖山区的汪界山同学。国庆晚会上,大家看了,场上笑声一片。其时,母校篮球队在太湖县首屈一指。比赛时,学校球队出场,师生倾校而出,当拉拉队。戴绍文、严景衍老师、何国顺、龚木虎、江春生是场上的最佳搭档。一个远投命中,场上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比赛结束,夜已经很深了,我们还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文革”爆发,从196666直至毕业,我们中一(一)班54位同学再没有在教室里上课了。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岁月,马兰芳校长背地里不止一次地告诫我,要坚持自学。有了知识,对今后工作、生活,总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说,这些年来我能坚持自学完大学课程,在工作上有点进取的话,那与师长的教诲是分不开的。我由衷地感谢母校给我提供的学习机会,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学到了什么,关键是给了我一种方法,养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时至今日,我仍然经常提醒自己,应该始终保持一种学生心态,我希望自己永远当一名学生。

为求得广阔的发展空间,1993年,母校迁至太湖新城办学。如今,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勤工俭学区,布局合理,文化景点错落有致,校园整洁宜人。多功能报告厅、舞蹈厅、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走进今日母校校园,看不到当年自己学习的教室、宿舍,心中有无尽的眷恋,但看到母校与时俱进,又感到由衷的喜悦。

庆典结束了,我们久久不愿离去,在校园盘桓。正如安庆师范学院院长丁伯华代表校友在庆典上所说的,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事可以忘却,但唯有三个不能忘: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祖国不能忘,母亲不能忘,母校不能忘!因为母校给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是的,母校不能忘。太湖师范,我们与您“山情水意共天长”!

 

(载于2001123《安庆日报·下午版》)   

   

学校概况
新闻中心
教学科研
德育工作
百年校庆专题
学生园地
数字化校园
本站专题

版权所有? 2019 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    |    本站备案序号: 皖ICP备1001080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9号     技术支持:视远信息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晋熙镇晋湖南路115号    电话:0556-4162121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页面执行速度0.0026秒 今日文章数:0 文章总数:2734   今日访问量:350  本月访问量:5225  总访问量:42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