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贺春
我于1947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立太湖师范简师科,20世纪50年代初曾参拜母校,秩序井然,很受鼓舞。“文革”期间,我全家下放太湖县,目睹太师和全国各地一样,“停课闹革命”,遭受了严重破坏,学校一片凄凉,不禁黯然神伤。改革开放以来,欣闻太师复兴,发展很快,现有在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的青年教师10余人,今年开始招收大专班学生,迎来了教育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心中十分高兴。今年是太师100年华诞,大家为之庆贺,我更是欣喜若狂,彻夜难眠。回忆往事,历历在目。现略书几件,以念亡友,以启后人。不成文体,敬请指教。
太师重于“太师”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立国之本。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不少志士仁人仍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在抗日后方办学,太师就是其中之一。古时皇帝的教师称为“太师”,一般帅当时很有学问而又受人尊敬的人担任,不仅要教皇太子的书,还要辅佐皇帝,为皇帝出谋划策,共操国事。安徽省立太湖师范简称为太师,二字相同。当时太师的校长
“太师”是皇帝的老师,皇帝是极少数,你们将来教导的学生很多,可说是桃李满天下,其作用也是很大的;现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太师”教授皇帝的内容大不相同。所以,太师生于“太师”。那时,我们太湖师范的全体师生,常以自勉和互勉,以自己的光荣职责而骄傲和自律,大家立志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学业有成勤为径”
太师的教师,堪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勤天育人,深更半夜,煤油灯下,备课批改学生作业,一丝不苟。师生上下课准时,不迟到,不早退。教师精心讲解,学生认真听课。
想方设法制教具
抗日战争时期和内战时期,人民生活十分艰苦,教育经费很少,大师有些基本 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量使我们学得好些,自制教学 用具,如圆规、三角板、直尺等。老师用薄木板制成三角板,用木条钉成直尺,在 黑板上绘图给我们看;用细麻绳的一端系土钉子,另一端系上削尖的粉笔,代替 圆规在黑板上画圆。有一次,麻绳断了,老师以大拇指为圆心,中指与食指夹住 粉笔,很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工整的圆,继续上课。使我们学起来很有劲,也很 敬佩。以后,我在任教时,也曾用此办法画圆。
大地为桌草为席
1943-1945年,我在太师读书时,正值抗战后期。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国家为 了培养人才,坚持在后方办学,师范生还减免学杂费和食宿费。为了发展教育事 业,太师当时有师生员工近千人,除了已有的五丰小学校舍和赤土岭的方氏宗祠 外,有些教室和宿舍是临时搭起的茅草房。我们住在马路边的庵堂里。地面上或 木床上垫的是稻草,学生自己带一床盖被,有些从沧陷区逃来的或家里很穷的学 生没有被子,就两人合盖一床,春夏秋冬四季一个样。绝大多数人夏天无帐子。
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早晨听军号声起床,然后漱洗、列队、升旗、唱歌、做操。 操场为食堂, 8人编为一桌,中间置一铁盒装菜, ~草地围成一桌。规定每餐吃饭 五分钟,有时不到五分钟饭菜就吃完了。校长与学生同场而食,大家面面相观,如此共处艰难,团结奋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太湖师范成为当时安徽省著名的师范学校之一。对此,全校师生互相勉励而又幽默地说:“在地为旧草为席,诗情画意杜甫吟”。
米粮不足瓜菜代
青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糙米饭、蔬菜总得吃饱。但长期战争,国家和民众都很困难,学校经费不足,师范生多为穷学生,无力缴纳学费、食宿费等。太师膳食委员会发动大家到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去买价格较低的山芋、南瓜、萝卜等煮饭吃。有时也吃菜稀饭,还用幼嫩的红花草做菜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在校长、老师的带领下,实行军事化的训练和生活,每天上课7—8小时,晚自修2小时,生活很紧张,却没有一个晕倒在课堂的操场上。现在看来,这种食品结构和起居作息安排比较合理,有有利于人体健康。全体师生互相勉励说:“米粮不足瓜菜代,枕戈待旦苦中甜。”
“隆武功下马步行”
抗战期间,桂系军人隆武功任太湖县长,身着军服,腰配手枪,带领官兵下乡巡视。有一次,他带领部队从小池回县城已到了刘山铺,有的同学知道了,急忙回校告诉同学们。有同学提议,我们马上到校旁的路边去,叫隆武功下马。一些同学很快齐集在路边,当隆武功骑着马快到时,大家齐声高喊:“这是太师,尊师重教,隆武功下马当行!”重复几次后,隆武功下马步行,直至走完太师旁边那段马路后才上马。尊师重教,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准则,任何时候也不容违背。
(作者原系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已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