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
太湖县教师进修学校 周志宏
【内容提要】
培训手册的填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关键是把培训落到实处。
为什么要重视培训?为什么要将培训变成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要认识国家教育形势的深刻变化。
人民的需要——望子成龙父母心
自我的需要—— 切身利益不马虎
教书育人不失落
二、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
三、要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 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 与时俱进 教书育人 新课程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 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从1999年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到现在已进入第四轮了。从这一轮开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接轨,名称不叫第四轮继续教育,而改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凸显教育必须服从于国家需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必须与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结合。还是邓小平上世纪八十年代给北京景山小学的题词讲的有远见,“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仍将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既然要面向现代化,教育观念陈腐落后不合时宜肯定不行;既然要面向世界,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肯定不行;既然要面向未来,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没有远见、没有前瞻性也肯定不行。所以教育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国家和时代的需要,对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培训实在是必然的选择。
鉴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的继续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形式花样层出不穷,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一、要认识国家教育形势的深刻变化。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深刻揭示了教育形势与国内国际形势的紧密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各国之间形成了既相互依存又互相竞争的关系。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国力竞争;国力竞争的实质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文化实力的竞争;这些竞争的深层次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作为教师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认识。
教师的培训、素质的提升首先是国家的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格局风云突变,在西方和平演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发生了“八九风波”,西方对华实行高新技术封锁和武器禁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事件对中国高层刺激强烈,加上“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记忆犹新,于是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并提出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世纪末达到4%;经过近20年,到2012年这一目标基本实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有了经费保障,国家在保障并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必然提高,“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大幅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国家最近三年内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措施,可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已是刻不容缓的了。
其次,教师培训、提升素质是人民的需要。人民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身边的远亲近邻。我们既是老师,又是老百姓,既非位高权重,又非家财万贯。但我们的孩子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无法走关系、批条子也无钱送孩子上“贵族学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把自己变成优质教育资源,来满足我们以及像我们一样的普通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一直以来,择班择校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愈演愈烈。这一现象既表现了广大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望子成龙心切,又凸显了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择校与择班的结果是让权势与金钱占尽优质资源,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让社会底层的群众不满乃至绝望,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不利。但将心比心,反过来想想,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作为学校,作为老师,你被家长挑来挑去,不知作何感想。被挑中的,当然心存感激,被人信任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压力,想方设法也要把学生教好,不能让家长失望,所以需要努力学习和培训。没被挑中的肯定有失落感,更需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也许自己的教育教学还不能让家长放心满意,所以更需要努力,更需要重视培训、学习、提高。所以,教师培训还有缩小校际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再次,教师培训还是自我发展的需要。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不只是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个饭碗,更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我们要热爱它,珍惜它,要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时代发展很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获取资讯的途径又多种多样。如果我们不重视培训学习,就很容易落伍,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自己的学生。像手机、电脑、电视等更新换代之快超乎想象,电脑上使用的软件几乎天天都有更新。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为凭几年前、十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在师范院校里学到的那点知识就可以把书教好,这不是异想天开就是痴人说梦,搞不好教师资格证书每五年一次的再注册都会成问题。所以,通过培训才能与时俱进不致落伍。
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国家现在允许中小学教师申报评审正高级职称,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努力争取,不断上进,通过努力来获得获得晋升晋级的机会,获得成功。近来我们太湖县把一些学校的领导岗位拿出来公开招考,有几个老师脱颖而出,通过竞聘成功走上了领导岗位。这种做法一旦形成制度,就会给许多优秀教师在更高层面上施展才华的机会,对
再说,教书育人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我们不仅有陶行知、魏书生这些伟大的同行,一不小心你还可能教出与华盛顿、林肯或者牛顿、瓦特与爱迪生同样伟大的学生来。想想自己的工作可以改变个人、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没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情了。想想也是,当官的无论官位多高,总有退下来的时候,许多官员退休时可能有一种失落感,而我们教师就不太一样,只要你是真心热爱学生,真正教书育人,在不在位退不退休都一样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敬重。所以通过培训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即使退休了,也不会有失落感,自己的人生照样精彩充实快乐。
二、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事如棋局局新”,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曾几何时,老师们的一些颇为流行的观念与做法已经悄悄发生变化,曾经值得称道的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比如,“题海战术”“强化训练”“死记硬背”等与现在的减负、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观念非常的矛盾了;“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等做法明显有违“以人为本”“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理念。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越多越好”“知识很重要”等传统观念,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就显得不太符合实际了。一个明显的例子,许多知识未必要死记硬背,在需要时只需“百度”一下就可以了,非常方便,所以那些死的知识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创新面前就未必能显现多大的力量来,反倒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怀疑能力等更能表现出力量。新的知识观更主张怀疑、猜测、争鸣、反驳,认为这更有利于进步、发展与创新。尤其在社会和人文知识领域,批判更是知识进步的杠杆,没有批判就不会有新的理论出现。怀疑与批判精神的培养实际上需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并能够勇敢地挑战权威。如果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唯唯诺诺的,那就很难成为创新型人才。
如果不学习,不培训,陈旧的观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只能是与国家、时代的要求背道而驰,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就有可能永远得不到破解。目前,国家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方面力度之大可谓空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密集出台,教育部修订颁布了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这既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国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教师专业标准和新版课程标准是我们当前学习、研读的重点,是指导我们组织教育教学的指针,每一个老师都要掌握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希望老师们通过十二五培训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方面的素质与技能,备课、上课、评课、撰写论文等等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去做,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三、要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新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三个《专业标准》中都强调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是我们广大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我们要切实践行新的理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师德为先”理念。 师德的含义非常丰富,简单地说“师德为先”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我们就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身教言教并重,像春雨润物般地浸润感染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在当前形势下,教师尤其要有法律意识,该做的努力去做,明令禁止的绝对不要去做,像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收受家长财物、接受家长吃请、向学生违规收费等等就绝对不能做,这些行为不仅违法,而且有损教师光辉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自己一面违法违规,一面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自己一面不好好做人,一面还教育学生要学会做人,学生信吗?自己搭台自己拆呀,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说明“身教重于言教”啊。
“学生为本”理念。 “学生为本”理念是国家“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大家都知道,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是因为有学生才存在的。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我们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尊重的本质,就是从学生出发,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优质的教育支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今天的教育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更不是淘汰式的教育,虽然“精英”的确很重要,但和谐社会是需要全体国民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素质的。教育的偏颇与失败,很可能使我们的社会在未来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这里的“学生为本”是指以一切学生为本,不论天赋、出身、外貌、秉性等,均有公平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所以我很欣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教育名言,可以说比较全面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能力为重”理念。这里的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两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并重,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又具有主导作用,所以要通过有效培训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我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目标就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试想,如果教师只知道填鸭式教学,只强调死记硬背,只知道教学生怎样去应付考试,教学方法简单、机械、呆板,没有灵活性、没有适应性、没有独创性,经常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背学生成长规律,也不知道学习、研究、反思、总结,这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学生各方面能力怎能培养呢?被人们广为诟病的“高分低能”现象就是忽视能力培养造成的。所以教师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而提升教书育人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个体,都是独特的、鲜活的生命,不同学段、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的理想追求、兴趣爱好、身心特点、思想禀赋等情况可能完全不同,而且作为个体的生命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还要因材施教,要研究学生,掌握并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采用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感悟、改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与专业能力。“名师出高徒”,这样,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才可能改变高分低能现象。
“终身学习”理念。 身处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一个不热爱学习的老师肯定是落后于时代的,搞不好都要落后于学生的,怎么可能称职?国家花很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来做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认识到教师的学习、充电、知识更新、理念进步、教学手段方法与时俱进等对有效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有专家说,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这话讲得太对了,好老师必定具有“终身学习”理念而且能够身体力行,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关注国际局势,关心人类命运;具有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老师,能学、爱学、会学,既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源头活水,富有时代气息,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一个热爱学习、追求上进、知识渊博、文采飞扬的老师无形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目前,相对于电力、石油、银行、移动等薪酬高、福利好的行业,教育缺乏职业吸引力,老师们缺乏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反而比较普遍地产生职业倦怠感,所以对于培训,老师们抱怨的声音不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改变要从自我做起,一位学者说过“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作为教师,属于自己的,要努力去争取,该做好的,要努力去完成。法治时代,依法从教,既要争取法律赋予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与义务并重,不可偏废,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才有切实的保障。 (20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