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4-04-09
来源: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
作者:周志宏
发布:周志宏
审核:admin
阅读量:3871
——石楠老师人生历程对教育的启示
周志宏
一个人不管他十八岁,还是八十岁,一旦停止了学习,我认为这个人他就衰老了。
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
——石楠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题记
3月15日上午,著名太湖籍作家、76岁高龄的石楠老师应邀来太湖讲坛做了题为《我的学习历程和体会》的精彩讲座。石楠老师用倍感亲切的家乡口音将自己的人生历程、对学习的热爱、对文学的痴迷、对写作的追求、对旅行的向往、对亲人的深情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文学大师民族脊梁的景仰,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对不公平遭际的默默忍受,对命运的不屈服,对苦难的抗争,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家乡后学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待,没有玄奥的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跟亲人话家常,言语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给人无限启迪与教益。
最让人感动的是,老师将自己的爱情、婚姻、家庭毫无保留地与我们这些“娘家人”分享,一般来说,重新组合的家庭充满着矛盾与无奈,但石老师的真情与大爱为几个不幸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洒满阳光的天空,她说服丈夫做掉了再婚后的“爱情结晶”,说:“我若生下这个孩子,他会因为父母在身边,萌生一种优越感,即使我不偏心眼,三个孩子都会有自卑感,这不公平,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什么亲生不亲生,只要我真心待他们,他们也会真心待我。这两个孩子,从小失去母爱,很可怜,我也有义务让他们得到补偿。我相信爱能换到爱的。”这个后妈的无私的爱赢得了孩子们的深深敬重(也赢得了所有听众的深深敬重),连邻居们也无人知道她的家庭是由两个破碎家庭组合起来的。全国妇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美好家庭”裕华杯评奖活动中,石老师家当之无愧地荣获“美好家庭”的荣誉。
听过讲座,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石老师的人生经历对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怎样的启示?学校和家庭应该怎样培养下一代?学生应该怎样成长?石老师的讲座告诉了我们答案。
首先,要学会学习。石老师求学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由站在小学窗外旁听、上夜校扫盲班识字、十六岁进小学插班读书、再到以全区第一名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起太湖中学,她的正规学历现在看来也就是初中毕业。尽管初中学习期间成绩优异,也深受老师们喜爱,但由于是地主的女儿,终于与高中无缘,她的系统的学校教育也就在初中阶段戛然而止。一个初中毕业生后来成为著名作家,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学习,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自主学习。石老师说:“学习是我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我对学习的坚守也是我对文学深爱的坚守历程。是学习成就了我的作家梦想,已成为了我生命的必需。”
与石老师相似的是作家莫言,1955年出生在山东一个荒凉的农村,家里人口很多,在五六十年代,物质生活极度贫困,他像小狗、小猫一样长大。上小学时,碰上文化大革命,文革没结束就辍学回家劳动,因此他的正式学历是小学五年级。以后参军、学习,逐步走上专业创作道路。石老师和莫言的经历充分说明学习比学历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之快超乎想象。一个人学会了怎样去学习,就能不断获得新知识,就能一辈子跟着时代的潮流前进。学校学习不仅要打好厚实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不仅会跟着老师学,更要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发展,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为学生修筑一个知识的“蓄水池”,而是要让他们学会打凿一眼永不枯竭的“喷泉”;不是要交给学生几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而是要使他们掌握点石成金的能力,用自己的手指去点石成金。正如石老师所说:“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相随终生的事。一个人不管他十八岁,还是八十岁,一旦停止了学习,我认为这个人他就衰老了。”“学习能让人永葆心理的青春。给人力量和智慧,让人逐渐变得完美,给人带来愉悦,心里荡漾着阳光。学习的好处无穷无尽。”所以,要想孩子取得成就、获得人生的幸福、永葆青春和智慧,就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学习。
其次,要学会生存。石老师是地主的女儿,在那个强调阶级斗争、唯成分是论的特殊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体会到“地主的女儿”对一个女孩子意味着什么。了解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历史的人都知道,许多人由于不堪忍受打击折磨,选择了轻生,巨大的压力与不公往往连成年男性都无法承受,何况一个女孩子。石老师读初中虽然成绩优异却无缘上高中,只好去安庆当学徒工。在安庆三家小工厂的二十年期间,“地主女儿的帽子,在强调阶级成份和阶级斗争的大气候下,就是一块沉重的石磨压在我的头上,我饱受冷漠和歧视,不管我如何努力工作,我的工作如何出色,但好事没有我的份,运动一来我就要提心掉胆,害怕有什么祸事要突然降临。”在这种逆境当中,石老师坚持学习、读书,心灵也变得无比强大,她说:“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泯灭我的求知欲,我看一切能够找到的书,不放过任何一个自学的机会,上函授,读夜大,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读书真正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失学的伤痛和初次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像阴霾般笼罩着我,我就用读书来驱散它们。我开始和书籍朝夕相处,它成了慰藉我寂寞心灵的亲密伙伴。”“每读一本书,我就感到是一次精神上的远游,是我从灵魂到意识进行的一种脉脉交流,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升华了我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受到一次次的冶炼和震颤。”“罗曼·罗兰巨著《三巨人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给我心灵强烈震撼和激励。我从中悟得了苦难的真谛,那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智慧之光,有如烈日,可以促使生命成熟。我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畏惧苦难了!”
石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逆境与挫折的勇气,要锻造一颗强大的心灵,在困难、压力面前不屈服,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理念核心内容。生存的首要前提是珍爱生命,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亲人,甚至属于我们整个社会。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强化生命意识,教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负责,无论怎样的逆境、挫折与打击都不能屈服,要有坚强的抗击打能力。怎样获得这种能力——那就要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学习能给懦者勇气,使弱者坚强,给绝望者以希望,学习会使人的心胸变得无限宽广,一个宽广的胸怀还有什么容纳不了?一个坚强的灵魂还有什么能够将他击倒?这就是石楠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给我们的生存秘诀。学会生存还必须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是枉然。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不能仅仅盯着考试分数,而要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加强体育锻炼。学会生存,还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做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的和谐统一。(医学研究已经揭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注重完美人格的塑造,做到身体、心理与人格的平衡、和谐发展。这些方面,石老师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第三,要学会做人。以前我只知道石老师是一位作家,出版了许多作品,在这个大大小小作家灿若群星的国度,石老师也就是其中一颗闪烁光芒的星星而已。听过讲座,最让我震撼的是,石老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妻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无私的真爱把非己亲生的幼小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尾巴”,把自己变成了孩子的“依靠”,用自己的贤淑与美德把两个破碎的家庭变成了中国“美好家庭”。她在我们心目中已不再是高悬天宇的寒星,而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用温暖、光明与慈爱感动每一个听众。文学即人学,我想,石老师取得成就不是偶然的,人品、学问、文章不可分割,石老师德为楷模,行为世范,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保证。从做人这方面来说,石老师更是家乡的骄傲和宝贵的财富。
当前,由于中考、高考的存在,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学校教育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以至于人才的培养也是智育一枝独秀,对学校的评价也主要看升学率,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这有违教育的本质,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石老师堪为道德模范,所以成就辉煌。德乃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要成为优秀人才,就要学习石楠老师的崇高风范,学会做人,富有爱心,身处逆境不怨天尤人,追求理想不改初衷,取得成就知恩图报,回馈社会。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习石楠老师的高尚品德,要教育孩子们像石楠老师那样,慈祥博爱,——爱国爱乡、爱家庭爱社会、爱亲人也爱他人、爱大自然爱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变得高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的阳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很欣幸我们不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我们的家乡也不会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为家乡太湖有石楠这样优秀的儿女,每一个太湖人尤其是太湖的青少年学生都应当从其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和崇高精神品质、道德风范中汲取养分,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不断地成长、成功、成人,把我们的国家和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 2014.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