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楠
尊敬的故乡师友们:你们好。
去年,曾馆长就跟我说,要我来故乡讲坛讲一次,我就有些胆怯,我胆怯的原因是我没有口语表达能力,说话没有逻辑性,不会讲话。但我又不能拒绝她的美意,我知道这是她和故乡对我的抬举和厚爱,我不好意思说不,也不能说不。就吱唔着应下了。一年快过去了,我以为躲过去了??伤醇亲牛显碌祝拥剿牡缁?,说要来我家,有事与我相商。我的心又提拎起来,莫非还是要我去演讲?我又紧张起来。果不出我所料,她安排我讲今年的第一讲。我不知讲什么好呢。我没有什么真知卓见,也没有研究过大学问,我能有什么奉献给于我恩深情重的故乡朋友们呢。想了半天,我才想到我的学习的历程和学习体会,也许还可以说说。曾馆长赞成我这个选题。我现就借故乡讲坛,向乡友们汇报我数十年的学习体会。
俗语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说,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相随终生的事。一个人不管他十八岁,还是八十岁,一旦停止了学习,我认为这个人他就衰老了。学习能让人永葆心理的青春。给人力量和智慧,让人逐渐变得完美,给人带来愉悦,心里荡漾着阳光。学习的好处无穷无尽。
一、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的学习历程和我的文学之路是分不开的,也和我与苦难抗争分不开的。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对我这个深爱文学以写作为业的人来说,读书于我是学习,写作于我是学习,行走、旅游、集会是学习,与家人相处是学习,与朋友相交更是我向生活学习的好机会,我真切地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生活的真谛。学习是我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我对学习的坚守也是我对文学深爱的坚守历程。是学习成就了我的作家梦想,已成为了我生命的必需。
大家都知道,我的老家在李杜村笔架山下石家樟树屋(我家的祖屋早已淹没在湖亭湖水底),1938年母亲生我在逃难的路上。解放前,那里贫穷落后,我是母亲生的第五个女孩。我前面的四个姐姐都送人了。我出生时,是祖母坚持要留下我,说留个姐姐会引来弟弟。我才得已幸免被遗弃。由于贫穷,也因为我是女孩,儿时无缘走进校门,我的童年是伴着柴刀、牛绳度过的。我想读书,向往村里的小学校??吹酵涞幕锇楸匙攀榘ド涎В廴鹊靡?。曾趁砍柴路过小学校之机,躲在教室的窗外偷听老师上课。父亲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偷懒”行为,我的旁听学籍也就终止了。
我家祖上都是文盲,祖父是铁匠,常年在江南贵池乡下打铁。父亲是老实巴脚的农民,想田都想黄了脸。我们那里属于大别山老区,解放前夕,兵荒马乱,山里的地主纷纷卖掉田地往外逃亡,祖父一下买下二十多亩便宜田,兴奋过度,脑溢血死了。结果是给父亲买了顶地主帽子,我便成了地主的女儿。我想上学,没有读书机会,只在夜校的扫盲班识得几个字。直到我长成十六岁的大姑娘,才在乡里小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走进校门,插进五年级。我十分珍爱这个机会。
我读的第一本文学书是五十年代初出版的《水浒传》。暑假前夕,我在校长
除了课本,我还没有接触过别的书籍,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尽管上面还有很多字认不得,很多词语也不理解,但它还是强烈地吸引了我,它把我带到了水泊梁山那个聚集了草莽英雄的神奇世界。这个世界是我所不熟悉的,但它却是那么充满了魅力。我读着读着就忘了自己,忘了牛,也忘了时间,我的全部心神都融入了书中的人物和场景,和他们命运相系,同喜同悲,不知身在何处。猛然,我的头上挨了重重一击,伴之是父亲的一声断喝:“好啊!原来你躲在这里看书呀,牛吃掉了人家一田稻,你知道不知道?我看你是想死呀!”我被猛然砸下的一棍惊痛得清醒过来了,像弹簧那样霍地弹了起来,拔腿就跑去找牛。我家的牛已拴在了田边树下,母亲正拎着一筐稻草灰在向被牛吃掉了禾苗的稻田里撒呢。
1955年夏,我以全区第一名,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太湖中学,靠几元钱的助学金和一些老师的资助,勉强升学。
可我是地主的女儿,学校再也不敢忽视阶级路线,继续给我助学金。虽然我的学习成绩总是班级第一名,老师也喜欢我,可我无缘上高中,不得不到安庆市来当学徒工。每月只有十二元钱的生活费,我还要省五块钱接济家里,五分钱的萝卜角当菜吃一个礼拜,可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泯灭我的求知欲,我看一切能够找到的书,不放过任何一个自学的机会,上函授,读夜大,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读书真正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失学的伤痛和初次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像阴霾般笼罩着我,我就用读书来驱散它们。我开始和书籍朝夕相处,它成了慰藉我寂寞心灵的亲密伙伴。我什么书都读,艺术的,历史的,文学的,找到什么读什么,读得最多的还是中外古今文学名著。我三、两天就要上安庆市图书馆换一次书。那时我有好些爱读书的书友,借到了好书,相互交换阅读,还通过朋友,到那时藏书很多的安庆师范图书馆去借书,那里有很多珍贵的世界名著,我读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肖霍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伏契克,我读左拉,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小仲马,罗曼·罗兰,我读德莱赛……,我读唐诗宋词,古文,杂剧,我读罗贯中,施耐奄,曹雪芹,吴敬梓,纪晓岚,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老舍,洪深、杨沫……,读正史,也读野史、笔记,还读世界美术史,中国绘画史……,就是这些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向古今世界的大门,让我认识了世界,也认知了自己。我不仅读,还认认真真地作读书笔记。读书就像用海水熬盐,知识就像沉积锅底的盐层,在我脑海中渐积渐厚。每读一本书,我就感到是一次精神上的远游,是我从灵魂到意识进行的一种脉脉交流,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升华了我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受到一次次的冶炼和震颤。我至今感谢傅雷译的罗曼·罗兰巨著《三巨人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给我心灵的强烈震撼和激励。我从中悟得了苦难的真谛,那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智慧之光,有如烈日,可以促使生命成熟。我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畏惧苦难了!每当我的人生陷入了困境,罗曼·罗兰在序言中的一段话就会倏然来到我的心头。“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吸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SPAN>我的信念就会蓬然从心底升起,我战胜磨难的勇气就会跟着倍增。
我在三家小工厂一待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多么漫长啊,地主女儿的帽子,在强调阶级成份和阶级斗争的大气候下,就是一块沉重的石磨压在我的头上,我饱受冷漠和歧视,不管我如何努力工作,我的工作如何出色,但好事没有我的份,运动一来我就要提心掉胆,害怕有什么祸事要突然降临。但这二十年,也是我丰富自我,提高自我的二十年。我读了大量的书,写了成麻袋的读书笔记,为我后来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和人生体验。苦难更让我认识到逆境是老师,是天赐予我的礼品,这段人生经历,也成为了我认识人生的一笔无价财富,终生享用不尽。这二十年,为我成为作家打下基础。我的数十部作品,无不要感激这二十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学习让我的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命运彻底地颠覆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