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树传,字褓中,1906年10月生,安徽省望江县人。幼年曾当学徒,因立志读书得到外家资助,考入安徽省第一中学。1928年在高中师范科毕业,随即考入安徽大学文学院哲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得文学学士学位。
在安徽大学读书期间,与望江名门
1932年6月,先生迈出校门,任安徽省立第三中学师范科教育学科学员。一年后,次第担任阜阳、无为、舒城等县教育局督学,因对当时教育上某些政令不满,遂于1935年回到家乡望江,任民众教育馆馆长,后任县政府第三科科长。
1939年,日军进入望江,县城沦陷,先生奔赴省政府所在地立煌县,供职于省教育厅,两年间,由科员升主任科员、代理科长。1941年5月,奉省厅命令到太湖县开办省立太湖师范学校。
先生来到太湖,住太湖县民教馆,与太湖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反复协商,恳请殷赉臣、杨慧存等地方士绅周旋,并得到太湖民众的支持,借刘羊乡中心小学为太师校舍。一时,扩建校舍、运动场,广告招生,选聘教师,任用员工,千头万绪,先生从容措置,不出三月,太师筹备就序,于9月正式开学。
先生一贯注重品学修养,其选聘教师,“既注重其学历资格,又注重其真才实学,还注重其品德修养”,所聘教师,多是安庆地区颇有名望、能为学生行为表率者,故深得学生的敬爱。校长教师之间,互相尊重,无所高下。
先生爱护学生,着力育才。其招收新生,十分“注重学业成绩的考试,入学资格的审查,语言能力、仪表态度等的考核”,排除外界介绍信的干扰,因而学生大都朴素勤奋,尊师乐群。优质学生树立了教与学的良好校风。学生遇到困难,找到先生,先生都能尽力帮助解决。
其时,先生全家随迁住太师附近的方家小屋。大女宋端考入太师读书,二女宋谊就读于太师附小。妻
1944年,先生一面办理移交,一面担任六邑联中店前河分部主任,兼教文史,其不以去就萦怀,诲人不倦。8月,先生奉命调回省教育厅任教材编审室编审。当先生调离太师、龙女士携子女迁回望江,学校师生、周围百姓依依惜别,所居方家小屋放万鞭相送,景象十分感人。
1946年,先生应安徽科学院程演生院长之约,担任该院文书组主任,驻合肥代表。1947年兼《皖报》社经理,代总编辑。当时进步青年如李献文、黄又青、黄岗、陆鸿飞、靳彦俊等常在左右,一致认为先生是“新闻界一位开明人士”。先生爱护青年,奖掖后进,不遗余力,许多青年因得到其帮助,解决了升学就业问题。
1948年,先生重回教育厅任编审,不久,调任教育部青年辅导处视导专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先生在望江县人民政府公学款产委员会清理公学款产。10月,至安庆专区行政人员训练班学习。1950年,为安庆专区工作队队员、文教干事。5月,任安庆师范教员、函授部主任。先生与同志四人自编教育专业教材《自学辅导》,“摸出了经验,取得了成绩”,1956年,函授予部被评为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授予二等奖,先生个人得三等奖,另在兼任学校工会秘书委员时,被评为积极分子。1957年2月,先生奉调到合肥,为安徽省函授师范学校编写语文、语法教材。
1957年6月,先生被划为反革命,在安庆劳改5年,释放后监督劳动16年。
1979年12月,先生平反复职,其时已须发皓然,仍然满怀热情,发挥余热,曾赋诗抒怀:
墨砚尘封二十年,卷书历劫尽灰烟。
此情惆怅人已老,光景欣荣体又残。
但愿儿孙谙世事,不留名相在人间。
而今四海澄清日,短暂余生也向前。
重回教育岗位,为安庆师范学校图书馆古籍编目,还说自己早年选修过《图书馆学》,未得到应用机会。今对古籍编目工作,“边学边干,很感兴趣”,曾受到嘉奖。先后在《安庆文史资料》、《雷池月刊》等发表论文多篇。1983年,先生评聘为图书馆馆员,1987年底退休,1990年评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先生一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为民革安庆市委员会成员。